存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移动版 | RSS订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公告公示>>正文内容
 
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127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30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省政协经济委员会

省政协十二届次会议第0127号提案《加快工业强省建设步伐 大力发展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实体经济》收悉,衷心感谢贵委一直以来对我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心与支持。对于贵委该提案,我厅专门发函至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等部门征询会办意见。各部门一致认为该提案质量、水平高,提案指出的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过快”“缺乏标志性优势产业集群”等问题一针见血;提案提出诸多的意见建议,也非常契合当前实际、符合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将充分吸纳提案提出的宝贵建议,纳入到即将出台的新一轮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战略若干意见。现将具体办理意见函复如下:

一、关于在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上扬优补短重点突破

提案建议实施三大工程、做大做强六大优势产业、培育优质市场主体、适应消费升级。我们认为,这些建议均抓住了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害,很务实、很具操作性,近年来我们也是这样做的。

一是深入实施三大工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2018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深入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新经济新动能培育“三大工程”。近年来,通过开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1+8”试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图”作业等一系列举措,“三大工程”取得明显成效,产业结构加速优化。2020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6%、11.2%、9.4%,逆势领跑全省,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为22.1%、38.2%、28.5%,较2015年分别提高9.1、12.5、5.7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分别同比增长31.9%、25.7%、30.4%,占比分别同比提高3.5、0.6、0.9个百分点。

二是聚力补链强链延链,做大做强六大优势产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打造优势产业链,抓项目、育企业、壮集群,有力推动了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六大优势产业不断迈上新台阶。航空,“十三五”期间营业收入保持年均20%以上增长,并于2019年首次突破千亿大关,2020年达到1200亿元、制造规模挺进全国前3。电子信息,“十三五”期间营业收入年均增长高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在2020年突破5000亿元、达到5615.8亿元,产业规模2015年的全国第12、中部第3上升为全国第8、中部第1,今年上半年首次挺进全国第7。中医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00.7亿元,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拥有年销售额过亿元品种35个10亿元6个;装备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6120.1亿元,汽车、电工电器等多个子行业细分优势明显。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过千亿,光伏、锂电具有全国影响力。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达4366.3亿元,是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三是培育优质企业,壮大制造业发展主体。按照“众创业、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育龙头、壮集群”成长路线,大力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2020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达到13710家,较2015年净增4484家。培育过百亿企业26家,较2015年增加10家,其中过500亿元4家,江铜集团超3000亿元。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92家、较2015年增加1228家,培育专业化小巨人企业157家,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1家。培育和发现独角兽3家、潜在独角兽企业4家、种子独角兽企业11家、瞪羚企业105家、潜在瞪羚企业69家。

四是适应消费升级,推动供给与需求更加匹配。深化制造业“三品”行动,大力提升产品质量,积极扩展提升江西制造市场份额,不少产品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如,全省触控屏出货量占全国40%以上。欧菲光指纹模组年出货量超1.9亿颗、居全球第一,摄像头模组产量居全国第一。联创电子运动相机镜头年出货量占全球70%。江铃轻客、江铃皮卡保持细分市场第一和第二。孚能科技三元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连续两年位列全国软包第一。芦溪110KV及以下电瓷产品占全国同行业的75%,远销中东、南非、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晶科能源研发的组件最高转化效率21.6%,代表当今世界组件制造最高水平,已连续四年蝉联全球销量冠军。紫宸科技负极材料行业出货量全国第二、人造石墨全球第一。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双向发力,纵深推进三大工程,持续做大六大优势产业,培育更多优质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江西制造业加快迈上中高端。

二、关于积极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提案建议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我们认为提案建议完全符合我省数字经济发展实际,特别是下一步建议很具体、很务实,与我省当前推进数字经济的做法高度契合。

一是高位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高规格召开全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高质量出台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系列扶持政策,印发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省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若干措施首次推出对数字经济领域企业给予减免电费等优惠政策,支持一批5G典型应用示范项目,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9000亿元

二是推进数字产业化。加快完善信息化基础建设2020年,实现高速光纤网络和4G网络全省全域覆盖,窄带物联网(NB-IoT)基站约7.3万个、增强机器类通信网络(eMTC)基站7.8万个;累计开通5G基站3.1万个,在全国率先实现设区市主城区连续覆盖,成功争取国家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重大工程建设专项。加快发展未来产业,连续三年举办世界VR产业大会,VR成为江西“新名片”,产业规模2018年的42亿元快速增长至2020年的298亿元抢抓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机遇,鹰潭是全国五大物联网基地之一、建成全国领先的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全省培育聚集物联网企业600多家,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大关、达1100亿元大数据企业突破1400家,产值突破500亿元,初步形成以南昌、上饶、抚州、宜春、赣州为重点的产业集聚区。认定第一批13个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基地)

三是加快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提前一年完成智能制造“万千百十”工程,累计应用智能装备18726台(套),实施“数字化车间”1332个,创建省级智能制造基地12家,培育智能装备企业186家;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40.7%,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64.1%,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43.6%。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入融合为突破口,着力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效能,不断壮大全省数字经济产业规模。

三、关于支持重大科技攻关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提案建议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切中当前我省制造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为下步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提案也建议做强用好系列重大创新平台、引导科研力量向制造业集聚、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等,很契合现实需求,也是近年来我省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点举措。

一是从微观视野看,企业主体地位不断增强。2019年,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4335家,覆盖面达到33.2%;有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3467家,覆盖面达到26.6%2019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329.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0.91%,预计2020年可突破1%,占全省总量比重超过80%,企业成为我省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全省共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142,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04个,其中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9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0家,覆盖全省主要产业。入国家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6416,2017年启动建设初期的13倍。2020年全省专利授权总量达8万件,是2015年的3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015年的1件增长至2020年的3件。

二是从中观视野看,平台支撑不断完善。围绕产业创新需求,共创建国家级研发平台81个,省级研发平台1304个,国家级创新载体257个,省级 697个,落地新型研发机构165家。以中字头”“ 国字号为引领,产业、区域和企业创新平台和谐互动的多层次开放创新平台体系基本建立。--园区三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聚集各类服务机构近7000个,服务支撑功能进一步增强。

三是从宏观视野看,创新环境不断提升。创新型省份建设“1+N”政策体系不断建立健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科技引领转型、创新驱动赶超逐渐成为全省共识,政府主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用和谐互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加快形成,社会创新资源加快向工业集聚、向企业集聚,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专业化科技担保公司快速发展。

四是从结果导向看,创新成果转换不断加快。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其中相当一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如,大飞机制造关键技术填补航空装备制造领域空白,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烯烃高效高选择性转化、视频图像特征表达与智能分析、中药制造现代化等方面,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光伏产业单位能耗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半导体照明产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睿宁新材料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极大改善严重依赖进口局面。十三五期间,全省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28项,其中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实现我省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零的突破,洪都航空集团“L15高级教练机研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欧菲光公司图形化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实现我省中国专利金奖零的突破。

下一步,我们持续以落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主线,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集资金链、融合人才链、优化政策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四、关于向改革要动力激发园区创新发展活力

提案建议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并点出了具体方向,我们认为该建议符合实际,也是当前改革的重点。提案同时建议强调工业园区必须抓工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我们认为该建议点出了工业园区建设的根本。近年来,为推动工业园区提能升级,我们坚持改革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着力推动园区成为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主阵地。

一是改革管理体制。鼓励建立“管委会+公司+基金”“开发区+主题产业园”等市场化运行和管理模式支持开发区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实行档案封存、员额总控、全员聘任、以岗定薪、绩效考核的管理模式,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岗位管理办法。按照“权责一致、职能匹配、能放皆放”的原则,结合各开发区实际,动态调整开发区全链赋权清单位,平均向国家级开发区下放权限超过200项、向省级开发区下放权限超过100项。

二是推动集约发展。深入实施“节地增效”行动,强全面推广“亩产论英雄”改革,明确准入范围、能耗、环境、建设、亩均税收等指标,鼓励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高、质量效益高、产业关联度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进入开发区,促进开发区产业向专业、特色领域集聚。

三是壮大产业集群。纵深推进工业园区“两型三化”管理提标提档行动和产业集群提能升级行动,全力打造产业集聚集群高能级载体。建成省级及以上开发区103个,其中国家级19个;“十三五”期间,全省开发区年均基础设施投入达到1287亿元,比“十二五”期末增长88%;2020年全省开发区营业收入超3万亿元(32379亿元),占全省工业85%,比2010年增长2.29倍,比2015年增加6800亿元;过千亿元开发区6个,南昌高新区超3000亿元,过500亿元21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超2万亿元(21090亿元),占开发区比重约2/3;过千亿元产业集群2个,过500亿元7个,过100亿元88个。培育形成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7个、较2015年增加7个,创建省级示范基地10个、省级基地66个;认定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20个;建成多功能综合性服务平台82个、各类专业化平台1227个。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开发区“两型三化”管理提标提档行动提升开发区智慧化、便捷化、高效化服务水平。完善开发区与属地政府管理体制,断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施产业集群提能升级计划,培育具有核心关键技术和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830


  文章录入:校验员        责任编辑:校验员       访问次数: 次 
 
       上一篇: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369号建议答复的函[ 05-10 ]   
       下一篇: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380号建议答复的函[ 05-12 ]
     相关文章:
       
  • 张俊波:工业元宇宙最有可能率先实现
  • 江西112项创新成果亮相第二十四届高交会
  • 刘庆峰:人工智能与VR结合具有源头相关性


  •  
    管理频道:工信厅介绍 | 个人隐私声明 | 电子邮局 |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卧龙路999号西三栋 邮编:330036 联系电邮:jxgxwbgs@jxciit.gov.cn
    赣ICP备1000525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0000013   公安备案号:36010802000224号
    Copy-right 2010 - 2016 JXCIIT GOV.All Rights Reserved